![]() 中醫歷代諸賢在天人相應、整體觀念的思想指導下,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和養生技術,并通過實踐反復驗證,將其中的精華用言簡意賅的語句歸納總結,形成中醫獨有的養生格言。徐經世國醫大師非常重視中醫養生格言的總結與闡釋工作。主張以多種形式推廣中醫養生格言,讓中醫治未病思想深入人心,以此提升全民健康素養,為健康中國服務?,F秉承師訓,特推薦系列中醫養生格言以踐行之。
養生主張形神共養既重視調養五臟六腑皮肉筋骨血脈,又注重調養形體中潛藏的神魂魄意志的調攝。五臟六腑皮肉筋骨血脈調養成與敗顯而易見,無形的神志情趣卻不易察覺,所以,中醫先賢更是注重情志調養。并將形神共養思想融入具體的養生方法和技術中。“形神共養”可謂中醫養生的總綱,在具體養生實踐中表現突出,舉例說明:
其一膳食養生,合理膳食不僅充養形體,也有利于條暢神志?!饵S帝內經·六節藏象論》“五味入口,藏于腸胃,味有所藏,以養五氣,氣和而生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。”此處言明膳食五味既養五臟,同時也滋養五神,其后,進一步說明,五臟各司其職各養其神。“心者,生之本,神之變也;肺者,氣之本,魄之處也。腎者,主蟄,封藏之本,精之處也;肝者,罷極之本,魂之居也。”結合臨床實踐,膳食不合理,比如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不僅可以引起脾胃腸道疾病,同樣可以造成失眠、焦慮、狂躁等精神類疾病。相反,通過改善飲食結構,服用調理脾胃的中藥,也治愈失眠焦躁類疾病。
其二生活起居情志養生,有點類似于現代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養生。健康的生活方式,健康的飲食起居習慣,是延年益壽的法寶;不知道陶冶情操,不能駕馭精神又是早衰重要緣由。這在臨床實踐中病例比比皆是,像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甲狀腺結節、乳腺結節、各類腫瘤等病,或多或少都與情志有關。正如《黃帝內經·上古天真論》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陰陽,和于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今時之人不然也,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滿,不時御神,務快其心,逆于生樂,起居無節,故半百而衰也。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,皆謂之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,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”
其三養生以養心為主,《黃帝內經·靈蘭秘典論》“心者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.......故主明則下安,以此養生則壽,歿世不殆,以為天下則大昌。主不明則十二官危,使道閉塞而不通,形乃大傷,以此養生則殃,以為天下者,其宗大危,戒之戒之。”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而藏神,古人形象的把心的功能比喻為古代君王,君王英明神勇則國泰民安,君王昏庸無道則國喪民亂。在臨床實踐中,治療心身具病,中醫常用寧心安神之法而見功效。美麗容顏保養也是調心為先,三國·魏·嵇康《養生論》“神躁于中則形喪于外”,年輕女孩顏面生痤瘡及中年婦女的黃褐斑的治療,都要求調養心神,心神寧靜心態平和,用藥調理事半功倍;反之,事倍功半,甚至良醫乏術、徒勞無功。 (責任編輯:蚌埠市中醫醫院) |